发布日期:2024-11-04 15:01 点击次数:106
1945年,数百万苏联红军浩浩荡荡地杀向德国。同年2月,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,讨论了对德国的处置以及战后秩序划分问题。同年5月,德国投降,德国本土也随即被各战胜国分区占领。而作为战胜国之一的苏联,便顺势将大量苏军屯集到德国东部,由此形成了“苏联驻德国占领区集团军”。1949年东德政权成立后,这支苏军部队的称呼也发生了变化,此后通常被称为“苏军驻德集群”或“驻德苏军”。
从兵力构成上讲,驻德苏军是当之无愧的精锐。驻德苏军巅峰时有38万兵力,部队中大部分官兵,都亲身参与过高烈度的卫国战争,其战斗素养可想而知。这从驻德苏军部队获得的荣誉中便可知晓。从集体层面上讲,驻德苏军仅近卫部队就占半数以上,其他大部分也都拥有“列宁”、“红旗”、“苏沃洛夫”等光荣头衔;而从个人层面上讲,驻德苏军有4000名战士荣获苏联奖章,有22名卫国战争英雄永载部队史册。
从武器配置上讲,驻德苏军也是名副其实的翘楚。冷战巅峰时期,驻德苏军仅坦克就拥有7900辆,相当于铁幕西侧数个北约国家的总和。并且,驻德苏军的坦克,大部分都是拥有厚甲重炮的T-72、T-80等先进坦克,而彼时北约国家的豹1、M48、M60等坦克根本不是对手。有军事专家估计,如若冷战变成热战,那么苏联只需出动驻德苏军这一个集团军,就足可以对铁幕西侧的全体北约部队造成毁灭性打击。
但这样一支赢得战争胜利的军队,却最终被“和平”打败。80年代以后,苏联因积弊而由盛转衰。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,苏联在推行“新思维”改革的同时,也对其军事政策进行大范围调整。1988年,戈尔巴乔夫单方面宣布裁军、撤军。这个命令一经下达,驻扎在东欧、阿富汗和蒙古国的苏军部队们,就开始了分批次的有序撤军。苏联原打算缓慢地从东欧各国撤军,但不想东欧剧变的发生,彻底打乱了原定的计划。
1989年,东欧剧变如风暴一般,从波兰蔓延至中东欧各国。伴随着东欧剧变的加快,东西两德统一的事务也被提上日程。80年代后期,东西德领导人开展一系列互访活动。1989年11月9日,柏林墙倒塌。1990年9月,《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》签署。1990年10月,两德正式统一,东德政权停止存在。在此情况下,驻东欧各国的苏军失去存在的基础,苏联的撤军进程也被迫加快。
此后,撤退中的各支苏军部队,如同“滚雪球”般越聚越多。然而,当时苏联面临暂时性的经济困难,其财政甚至需要德国数百亿马克的支援,难以在短时间内安置那么多军队。1990年2月,亚佐夫元帅就曾说:“至少有17.3万个军官家庭缺少住房”。于是,先期回国的官兵和军属们,不得不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。而更多的苏军部队,则被困在回国路上,包括35万士兵、15万军官和15万军属。
这样一来,距离苏联本土较远的驻德苏军们,就倒了大霉。由于大量交通资源被占用,驻德苏军不得不等待其他驻东欧苏军先行撤完。而与此同时,苏联国内形势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。1991年“八一九”事件发生后,苏联解体的过程骤然加速。面对国家危局,远离故土的驻德苏军官兵们,虽有强大战斗力,却只能被动观望,无法挽救政权。对于一支功勋卓著的精锐部队而言,这恐怕已经是莫大的耻辱。
1991年12月26日,苏联正式解体。而与此同时,大部分驻德苏军官兵,仍被困在回国之路上。直到1994年,最后一批驻德苏军才姗姗回国,他们最终没能见到苏维埃祖国的最后一面。但更屈辱的是,由于苏联解体,各加盟国均财力不足,难以供养过多的军队。因此,驻德苏军各部队撤回之后,就被继承其编制的各加盟国解散、重组。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精锐之师们,就此走向历史的终点。
参考资料:《苏联军队的瓦解》、《苏军裂变纪实》
东欧苏联苏军德国驻德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 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日俄战争时沙俄记者拍摄的东北照片辫子为押送提供了便利